卵巢囊肿的诊断往往因肿瘤的大小、性状不同而有难易之别,详细询问病史时不仅注意生殖器官,并需注意全身情况与其他重要器官的有关病史;结合临床表现与体检,除注意肿瘤本身的特征外,尚应了解全身情况,故不仅妇科检查,而全身检查,特别是腹部检查亦极重要。必要时借助其他辅助诊断方法,再结合病史经过全面分析后,方能得到正确的诊断。下面就跟随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目 录
1卵巢囊肿怎么办
。常规性治疗,患者从自身身体保养开始,积极进行锻炼,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取,降低体重。这样可以促使雄激素水平下降,对恢复排卵有利。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有中西医之分,但都是调节身体,使内分泌激素正常,促进卵巢排卵。
3。仪器治疗,运用电子声影导航仪,将多囊卵巢综合症立体定位,细如发丝的微电极置入囊腔里,吸出囊内积液,再由微电极介入治疗系统将抑制囊肿药物介入,通过电离可使囊肿组织失活。
4。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腔镜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手术只需要三个3-5mm刺孔,不需要缝合,不必拆线,没有疤痕,术后痕迹小。
5.中药调理治疗,中医认为卵巢囊肿的发生多由七情损伤、房事过劳,或经期、产后六淫外侵致使气机阻滞、脏腑失和、阴阳失衡而引起。中药<囊肿妇善坊* 贴>绿色天然药物,药性纯正,药效强劲,针对病情而对脏腑起全面调节作用,安全无副作用,不会对人体造成二次伤害,尤为适合卵巢囊肿患者。
2卵巢囊肿的症状是什么
1)卵巢囊肿的症状包括下腹胀痛。为患者未触及下腹肿块前的最初症状。由于肿瘤本身的重量以及受肠蠕动及体位变动的影响,使肿瘤在盆腔内移动牵扯其蒂及骨盆漏斗韧带,以致患者有下腹或骼窝部充胀、下坠感。
2)腹围增粗、腹内肿物。是主诉中最常有的现象。患者觉察自己的衣服或腰带显得紧小,方才注重到腹部增大,或在晨间偶然感觉,因而自己按腹部而发现腹内有肿物,加之腹胀不适,这是卵巢囊肿的症状之一。
3)卵巢囊肿的症状还有腹痛的表现。如肿瘤无并发症,极少疼痛。因此,卵巢瘤患者感觉腹痛,尤其忽然发生者,多系瘤蒂发生扭转,偶或为肿瘤破裂、出血或感染所致。此外,恶性囊肿多引起腹痛、腿痛,疼痛往往使患者以急症就诊。
4)月经紊乱。一般卵巢,甚至双侧卵巢囊肿,由于并不破坏所有的正常卵巢组织,故多半不引起月经紊乱。有的子宫出血并不属于内分泌性,或因卵巢瘤使盆腔的血管分布改变,引起子宫内膜充血而起;或由于卵巢恶性肿瘤直接转移至子宫内膜所致。因内分泌性肿瘤所发生的月经紊乱常合并其他分泌影响,这是卵巢囊肿的症状之一。
3卵巢囊肿必须手术吗
卵巢囊肿也可以说是女性疾病的杀手之一,对于卵巢囊肿患者来说,最重要的当然就是对于它的治疗。早期的卵巢囊肿是比较好治疗的,及早的治疗可以尽快的摆脱疾病的危害。 1 、卵巢囊肿的保守治疗: 祖国医学将卵巢囊肿归属于癓瘕范畴,认为此病的发生多由七情损伤、房事过劳,或经期、产后六淫外侵致使气机阻滞、脏腑失和、阴阳失衡而引起。中药[囊肿妇善坊帖]在治疗时,针对其整体病因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分析,辩证施治,使疾病得以真正的解决。 2、卵巢囊肿的手术治疗: 良性卵巢肿瘤患者,要切除患侧卵巢肿瘤,手术时一定要检查对侧的卵巢情况,如果对侧也有肿瘤则必须切除,同时做病理检查。但术后易复发。恶性肿瘤者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法,其手术范围要广,一般都切除全子宫,双附件加大网膜。手术后还须进行化疗、放疗。
4卵巢囊肿不等于卵巢癌吗
从广义讲,卵巢囊肿是卵巢肿瘤的一种,常发于20~49岁成年女性。卵巢囊肿有一定的恶性比例。体检查出卵巢囊肿怎么办?
生理性囊肿(多见于生育年龄,一般小于5厘米,B超没有分隔和强回声光点,没有实性和混合性回声,CA125不高,比如黄体囊肿,滤泡囊肿等)一般多为良性,不用手术,也不用吃药,可随访观察。
如B超怀疑恶性,最好手术,排除卵巢癌。卵巢良性肿瘤通常表现为单侧囊肿、活动度好、表面光滑、生长缓慢、界限清楚;恶性多为实性或囊实性,表面高低不平,血CA125增高等等。一旦怀疑恶性,必须手术,病理检查,等到有症状,病人出现腹胀,阴道流血等情况都是晚期了。
此外,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灶发生在卵巢上形成的囊肿,因其囊肿内含有暗褐色陈旧血,形似巧克力,故也称卵巢巧克力囊肿。巧克力囊肿伴有肿瘤标记物CA125增高,不要误以为卵巢癌。但该疾病危害性大,须及时手术切除。
5得了卵巢囊肿还能怀孕吗
卵巢囊肿可使输卵管发生机械性阻塞,也可能影响卵巢功能,因而有可能会影响受孕。一般来说,当囊肿直径小于5厘米时,患者可以随诊,定期复查。普通液性囊肿可使用中药调理。如果囊肿明显增大则考虑手术切除。如果你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囊肿不缩小反而增大,而且已大于5厘米,建议先进行手术治疗后再怀孕。因为卵巢囊肿可能影响受孕,即使已怀孕也可能对妊娠造成不良影响。卵巢囊肿在早孕时可引起流产,中期妊娠则易发生卵巢囊肿蒂扭转,晚期妊娠囊肿较大者可导致胎位异常,分娩时可能阻塞产道引起难产,因而孕前手术比妊娠手术更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