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出,心动过缓约占全部心律失常的近三分之一,心动过缓可使人出现憋闷、头晕、乏力、气短等不适,但不同的个体可能会伴有不同的症状表现,所以,并不是说只要心跳每分钟小于60次就属于病态,就一定需要治疗。那么,什么情况下心动过缓需要治疗呢?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都行动过缓的危害都有哪些。
目 录
1心动过缓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心动过缓的最常见的原因是病理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
病理性窦性心动过缓的表现为有不适症状的心跳慢。病因多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甲状腺机能低下、颅内压增高或使用了有减慢心率作用的药物(如倍他乐克、异搏定、洋地黄类药物、利血平等)。
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的表现为心跳有较长时间的停搏。引起这种情况的病因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传导系统退行性改变、先天性房室传导组织、心肌炎、心肌梗死等。停搏时间超过3秒是非常危险的,可引起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
对于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患者,尤其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或心跳停搏在3秒以上,或伴一过性眼黑、晕厥者应进行积极的治疗。
查看详情>>
2窦性心动过缓的危害有哪些
我们的心率是有一定的频率的,如果每分钟低于60次的话,那么就属于是窦性心动过缓,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都行动过缓的危害都有哪些。
第一:窦性心动过缓会导致血供不足的症状,窦性心动过缓是有心脏的搏动量减少所导致的一种疾病,当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的时候代表着心脏的排出血量会减少,这样的时候会导致患者出现血供不足的现象,会影响心脑肾的正常器官的血液供应,
第二:窦性心动过缓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少尿的症状,导致毒素不能够正常的排出,长时间的这样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的发生。
第三:窦性心动过缓也会使患者出现头晕心悸的症状,会影响患者正常心脏的血液供应,患者容易出现心律失常或者是出现心力衰竭等现象,另外东西心动过缓的时候容易影响患者脑部的血液供应,
窦性心动过缓危害还是很严重的,所以在生活中要积极保护我们的心脏,保持愉快的情绪,不要着急或生气,饮食要清淡,不要太劳累。
3心动过缓需要治吗
心动过缓需要治吗?专家指出,心动过缓约占全部心律失常的近三分之一,心动过缓可使人出现憋闷、头晕、乏力、气短等不适,但不同的个体可能会伴有不同的症状表现,所以,并不是说只要心跳每分钟小于60次就属于病态,就一定需要治疗。那么,什么情况下心动过缓需要治疗呢?下面请专家为大家具体解析:心动过缓需要治吗?
心动过缓需要治吗?专家指出,在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需要予以治疗。
一、患者出现头晕、气短、乏力乃至晕厥等症状,明显属于心跳缓慢的症状时,需及时加以治疗。若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威胁生命;
二、患者心跳很慢,每分钟心跳常低于50次,即便活动后心跳次数依然不能升高。此种情况下即便患者没有明显的不适也需及时予以治疗,帮助改善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供血,以避免其功能受损;
三、患者既有心动过缓,又伴有阵发性的心动过速,尽管患者心动过缓时无症状表现,但使用完心动过速的药物后会使心动过缓程度加重;
四、患者有过短暂的心脏停搏。当心脏停搏一旦超过三秒,就有可能导致病人意识丧失等严重后果。
心动过缓需要治吗?专家为我们讲解了当患者出现头晕、乏力、气短甚至昏厥;心跳很慢;既有心动过缓,又伴有阵发性的心动过速;短暂的心跳停搏四种情况下,心动过缓需要予以治疗。祝您早日康复,身体健康!
4窦性心动过缓应该如何预防
预防
预防常识:
1、本病是由血压长期升高导致心脏后负荷过重所诱发的心脏损害。长期系统的降压治疗能预防本病的发生、发展。2.长期、正规的抗高血压治疗能使肥大的心脏的损害程度改善,甚至完全恢复正常形态。单纯强调降压目的、忽视心脏保护的治疗方案是不全面和不科学的。
高血压为什么会导致心衰?
高血压时由于动脉血管压力过高,阻碍心脏泵出血液,心脏长期高负荷工作就出现了心肌肥厚和僵硬度增加,最终导致进入心脏的肺静脉血受阻,形成肺淤血。心肌肥大时需氧量增加,血液供应相对不足,常导致心衰发作。
由此可见,高血压与心衰(特别是左心衰)关系密切,是损害心脏舒张功能和收缩功能的主要疾病之一。由高血压引起的心衰的临床特点如下:
由于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可导致肺淤血,主要表现为:
1) 出现疲劳、气喘、心悸、咳嗽、咯血等症状;
2) 平卧时出现气急,坐起后即好转;
3) 活动量不大,但出现呼吸困难,严重时患者可在睡梦中惊醒。
左心衰竭常可累及右心室功能下降,形成全心衰竭,主要表现为
1) 紫绀;
2) 颈静脉明显充盈;
3) 右上腹疼痛,并有肝肿大;
4) 双下肢浮肿,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浮肿;
5) 少尿,多出现于心衰失代偿期;
6) 中老年人常出现脑血管疾病。
5教你如何缓解心动过速
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提升,人们的压力也在不断的提升,心脏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心动过速的发病率也特别高,心动过速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跑步、饮酒、重体力劳动及情绪激动时心律加快为生理性心动过速;若高热、贫血、甲亢、出血、疼痛、缺氧、心衰和心肌病等疾引起心动过速,称病理性心动过速,又可分为窦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两种。今天教你一下如何缓解心动过速
无心脏病者一般无重大影响,但发作时间长,每分钟心率在200次以上时,因血压下降,病人发生眼前发黑、头晕、乏力和恶心呕吐,甚至突然昏厥、休克。冠心病病人出现心动过速,往往会诱发心绞痛。
突发心动过速时,千万不要过分紧张,因为紧张情绪往往会使症状加重。你不妨试用以下几种方法来缓解症状。
1.呼吸憋气法
嘱深吸气后憋住气,直至不能坚持屏气为止,然后用力作呼气动作。
2.刺激咽喉法
用手指或压舌板刺激咽喉部,引起恶心、呕吐,可起到终止发作的作用。
3.压迫眼球法
闭眼向下看,用手指在眼眶下压迫眼球上部,先压右眼。同时搭脉搏数心率,一旦心动过速停止,立即停止压迫,切勿用力过大。
每次15秒钟,压迫一侧无效再换对侧,切忌两侧同时压迫。同时口服心得安或心得宁片。注意:青光眼、高度近视眼此法禁忌。
4.压迫颈动脉窦法
患者处于平卧位,家属帮助压迫一侧颈动脉窦(在甲状腺软骨水平,颈动脉搏动处压向颈椎),每次10~20秒,无效时换另一侧。压迫时动作宜轻巧,不宜用力过猛,同时应摸脉搏以监测心率。
若发现心率突然变得规则而正常,应立即停止压迫。不能两侧同时压迫,以免引起脑部明显缺血。注意:既往有颈动脉过敏史及脑血管病史者禁用本法。
5.潜水反射法
可强烈兴奋迷走神经,对小婴儿更有效。方法是用5℃左右的冰水浸湿毛巾或冰水袋敷整个面部,每次10~15秒,一次无效时可每隔3~5分钟再试1次。
成年人可取坐位,前方桌上放一盆低于5℃的冷水,嘱病人深吸气后屏住气,立即将面部浸入冷水中,持续30秒左右。无效者休息数分钟后可重复本法。本法对成年人不易控制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