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是一种常见皮肤病,皮肤出现脱皮、剥落、变厚、变色及碰触时会发痒等现象。皮炎和湿疹常作为同义词用来指一种皮肤炎症,代表皮肤对于化学制剂、蛋白、细菌与真菌等种种物质的变应性反应。那么湿疹性皮炎的中医辨证治疗?湿疹性皮炎的症状?下面为大家带来介绍。
目 录
1湿疹性皮炎的症状
患有湿疹之后奇痒无比,反复发作,常年不愈,不仅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也给家人朋友带来很多不便。湿疹以外露部位最为常见,并且是呈现对称分布的形态。下面小编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怎样预防此类疾病发生。
1.过敏性体质或有过敏性家族史者要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搔抓日晒等,尽量避免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酒类,海鲜类发物、牛羊狗肉等
2.生活要规律注意劳逸结合。
3. 衣着宜宽松以减少摩擦刺激,勿使化纤及毛织品直接接触皮肤。
4早诊断、早治疗 根据临床瘙痒剧烈、多形性损害、有渗出倾向、好发四肢屈侧及容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容易诊断。对密集分布的红色丘疹、丘疱疹伴剧烈瘙痒,应早期治疗。由于早期湿疹大多属于急性期或亚急性期,因此外用药治疗应循序相应的原则。
查看详情>>2神经性皮炎和湿疹皮炎的区别办法
1在临床表现来说,湿疹是可以发生在身体上面的任何地方,经常会在头,面,耳后,乳房等等这些地方,经常是分布式的,最先会出现弥漫性潮红或者很密的粟粒,大豆疹,痘疹疮,之后很快就会变成小水泡,泡破了之后就会有糜烂面形成了,病人会有很严重的瘙痒感,也有灼痛感。
2神经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的很经常见的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的皮肤病,病人会有剧烈的瘙痒感,可以认为局限性和播散性两种.局部性的经常会出现在脖子,手肘这些地方,而散播性的经常出现在头,四肢,肩,腰等等的地方,神经性皮炎和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平衡失调有一定的关系。
3在治疗湿疹的时候人,如果是急性期的,假如是没有渗出的话,可以用炉甘石洗剂或者皮质激素乳剂外搽,每天搽3次,如果是由明显地渗出的话还有糜烂的情况的可以用百分之三的硼酸溶液,百分之三到五的明矾溶液湿敷,如果是慢性期的可以用软膏搽,如果是神经性皮炎的话就首先要保持情绪的开朗,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然后注意用一些皮质固醇类的软膏。
查看详情>>3湿疹性皮炎病人的饮食宜忌
皮炎患者要积极治疗,在治疗时除了正规的用药治疗之外,还应注意饮食的护理。皮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这是由于维生素有促进皮肤血液循环的作用,可以缓解皮肤瘙痒及干燥的现象。皮炎患者还应多吃海带,这是因为海带具有修护组织的作用。此外,锌具有促进组织复原的功效,患者也应吃含锌的食物。另外,应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姜、葱、蒜等,少吃或不吃油炸香燥食物。
4湿疹性皮炎的西医治疗
1、内服药治疗
患者可服用维生素B2、n6或复合维生素B,瘙痒甚者可给予抗组胺药,病情严重者可短期使用皮质激素,如强的松,还可应用四环素或红霉素。抗组胺类药主要起镇静止痒作用,常用扑尔敏。小儿皮损消退后,最好能继续用数日。
2、外用药治疗
治疗皮炎的外用药有硫黄制剂和皮质激素霜剂或软膏。头皮损害可用煤焦油制剂,如泽它洗剂,还可用2%酮康唑洗剂(采乐)。焦油类煤焦油、糠馏油等对AD有效,常用糊剂,单独外涂或与激素制剂并用。
5湿疹性皮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风热型
【证见】 皮疹发生于上部,并可见发热恶寒,疲乏不适,自觉瘙痒。舌质稍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 疏风清热。
【方药】
1、主方消风散(陈实功《外科正宗》)加减
处方:荆芥、防风、蝉蜕各9克,苦参、牛蒡子、黄芩各12克,生地黄25克,金银花15克,鱼腥草30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l剂。
热象较重者,加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12克。夹湿者,加木通、苍术各9克。
2、中成药:防风通圣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湿热型
【证见】 皮疹发生于下部,并可见发热,口苦,口渴,疲倦乏力,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 清肝胆,利湿热。
【方药】
1、主方龙胆泻肝汤(李东垣方,录自《古今医方集成》)加减
处方: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车前子、泽泻各12克,木通9克,生地黄25克,生甘草5克,鱼腥草、土茯苓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2~15克(后下)。瘙痒较明显者,加蝉蜕9克、白鲜皮12克。
2、中成药
(1)龙胆泻肝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2)鱼腥草注射液,每次2—4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
(3)龙胆泻肝颗粒,口服,每次1—2包(4-8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气血两燔型
【证见】 皮疹泛发全身,并见畏寒或寒战,高热,烦躁不安,夜睡难寐,口干渴。舌质红绛,苔黄干焦,脉数。
【治法】 气血两清,泻火解毒。
【方药】
1、主方清瘟败毒饮(余师愚《疫疹一得》)加减
处方:水牛角30~60克(先煎),生石膏30克(先煎),生地黄、土茯苓各30克,金银花、连翘各15克,黄芩、赤芍、栀子、玄参各12克,知母、牡丹皮各9克,黄连、生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l剂。
2、中成药
(1)紫雪丹或新雪丹,口服,每次1—2瓶,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2)清开灵注射液,每次20毫升,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