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其他心血管病伴发。其预后与心律失常的病因、诱因、演变趋势、是否导致严重血流动力障碍有关,可突然发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致其衰竭。
目 录
1心律失常的护理
(一)一般护理
1.休息病人心律失常发作引起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时应保证病人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休息时避免左侧卧位,以防左侧卧位时感觉到心脏搏动而加重不适。
2.饮食给予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防便秘;避免饱餐及摄入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等。
(二)病情观察
连接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测心率、心律变化,及早发现危险征兆。及时测量生命体征,测脉搏时间为1分钟,同时听心率。病人出现频发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 RonT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二度II型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监测电解质变化,尤其是血钾。
(三)抢救配合
准备抢救仪器(如除颤器、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临时心脏起搏器等)及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和其他抢救药品,做好抢救准备。
(四)用药护理
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密切观察药物的效果及不良反应,防止毒副反应的发生。
(五)介入治疗的护理
向病人介绍介入治疗如心导管射频消融术或心脏起搏器安置术的目的及方法,以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使病人主动配合治疗。并做好介入治疗的相应护理。
(六)健康指导
1.向病人讲解心律失常的原因及常见诱发因素,如情绪紧张、过度劳累、急性感染、寒冷刺激、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浓茶和咖啡)等。
2.指导病人劳逸结合,有规律生活。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保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激动。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戒烟、酒,避免浓茶、咖啡、可乐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用力而加重心律失常。
3.说明病人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及不良反应,嘱病人坚持服药,不得随意增减药物的剂量或种类。
4.教会病人及家属测量脉搏的方法,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应对措施及心肺复苏术,以便于自我监测病情和自救。对安置心脏起搏器病人,讲解自我监测与家庭护理方法。
5.定期复查心电图和随访,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2心律失常患者饮食宜忌
一旦人患了病,那么在生活中就会有着一些麻烦。其中在饮食上,则就会更多了一些困扰,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对于心律失常的患者,他们在饮食上应该注意些什么吧。
心律失常患者宜食
1、应供给富含VitB、VitC及钙、磷的食物,以维持心肌的营养和脂类代谢。应多食用新鲜蔬菜及水果,以供给维生素及无机盐,同时还可防止大便干燥。
2、多食含纤维多的蔬菜水果,如香蕉、甘薯、芹菜等。
心律失常患者忌食
1限制热量供给。一般每日每公斤体重25~35卡,身体肥胖者可按下限供给。
2限制蛋白质供给,一般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1.5克供给,出现心衰及血压高时,蛋白质应控制在每日每公斤体重1克以内。
3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动物油、肌肉、蛋黄、螃蟹、鱼子等。
4禁用刺激心脏及血管的物质,如烟酒、浓茶、咖啡及辛辣调味品。慎食胀气的食物,如生萝卜、生黄瓜、圆白菜、韭菜、洋葱等,以免胃肠胀气,影响心脏活动。
5限制盐及水的摄入。尤其对有水肿的患者,更应严格控制。有水肿和心力衰竭者,饮食中不得加盐和酱油。
通过以上对心律失常患者在饮食上的宜忌介绍,大家是不是有些若有所悟了。希望大家将这些注意事项记下来,帮助自己帮助他人都好,让更多的人能够知道这个非常重要的知识。
3心律失常的健康教育有什么
心律失常同样作为一种心脏疾病我们需要在临床上怎么护理很重要,但是我们在护理之前应该了解这种疾病的发病原因,然后对症护理,再者我们在护理心律失常的患者的时候还应该做好相关的知识学习,因为患者的病情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具体的健康教育内容如下:
一、指导患者正确看待疾病,心胸开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各种精神刺激。
二、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特殊检查及治疗的知识,消除其陌生感和恐惧感,以免诱发和加重心律失常。
三、饮食方面:
1、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心律失常患者,饮食无特殊要求,给予普通饮食即可。
2、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应给予低盐、低脂饮食。
3、对于电解质紊乱引起的心律失常,应针对具体情况给予不同饮食,低血钾时给予含钾高的食物,如柑橘类、香蕉等,高钾时,应限制含钾的食物。
4、心律失常合并心衰时,应限制钠盐和水分的摄入,防止水、钠潴留加重心衰。
5、避免食用刺激性饮料,如咖啡、浓茶、可乐、限制饮酒。
6、保证食物中钾、镁、钙的摄入,以维持体内电解持平衡,有利于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
7、少食多餐,避免地饥过饱,尤其饮食过饱会加重心脏负担,加重原有的心律失常。
四、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时,协助患者去枕卧位,抬高头部和下肢150-200保证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出现心力衰竭时,协助患者半卧位,以减轻肺淤血,减轻呼吸困难;
我们看到专家对于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工作就总结了这么多,但是对于心律失常的患者来说我们还应该遵医嘱给患者心电监护,观察患者的心律变化,但是最重要的就是患者保持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和平稳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疾病的发生。
4心律失常的症状有哪些
心脏疾病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的话,将会危及生命,因此了解心律失常的症状并及时治疗对于患者而言非常重要,这不仅能让患者在最佳时间治愈疾病,而且可以减少疾病对患者的危害,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心律失常的症状,希望大家能够了解一下。
1.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偶发房性期前收缩可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减低5%,偶发室性期前收缩降低12%,频发性的室性期前收缩可降低 25%,房性心动过速时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35%,快速型房颤则可降低40%,室性心动过速时冠状动脉血流量减低60%,心室颤动时冠状动脉血流量可能为零。
冠状动脉正常的人,各种心律失常虽然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种心律失常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气短,周围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
2.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不同的心律失常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也不同,频发性房性与室性期前收缩,脑血流量各自下降8%与12%,室上性心动过速下降14%~23%,当心室率极快时甚至达40%,室性心动过速时可达40%~75%。
脑血管正常者,上述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倘若脑血管发生病变时,则足以导致脑供血不足,其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暂时性全盲,甚至于失语,瘫痪,抽搐,昏迷等一过性或永久性的脑损害。
3. 肾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心律失常发生后,肾血流量也发生不同的减少,频发房性期前收缩可使肾血流量降低8%,而频发室性期前收缩使肾血流量减少10%;房性心动过速时肾血流量降低18%;快速型心房纤颤和心房扑动可降低20%;室性心动过速则可减低60%,临床表现有少尿,蛋白尿,氮质血症等。
4.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快速心律失常时,血流量降低34%,系膜动脉痉挛,可产生胃肠道缺血的临床表现,如腹胀,腹痛,腹泻,甚至发生出血,溃疡或麻痹。
5.心功能不全的表现主要为咳嗽,呼吸困难,倦怠,乏力等。
通过上述文章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心律失常的症状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以上的了解,相信大家对心律不常这种疾病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希望大家能够记住以上症状,一旦发现时应该及时治疗。
查看详情>>5甩手拍脚缓解心悸!
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为多见。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称其为“心悸”。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曹小织建议,心悸者不妨试试“甩手拍脚”疗法。
首先,身体站直,脚趾用力抓住地,两脚距离等于肩宽,两臂同方向前后摇摆,向后用点气力,向前不用力,随力自行摆回,两臂伸直不宜弯曲,眼睛向前看。开始由每次做200下,逐步做到每次1000下,每次30分钟。
其后,两脚双盘,脚心朝天,如坐莲花坐,然后脚掌用手背各打15次后,中途可适当饮用些开水,每次约15到30分钟。
通过“甩手拍脚”,可以促进末梢血管中的血液充盈,使血回流的压力增强,血运行的速度加快,手、脚、头逐渐的发热、发涨,心区凉丝丝的,顿感舒服。这样,可直接减轻心脏输出的压力,有利于心脏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