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是儿童常见的病症,虽然大部分都不会特别严重,而且多数都能自己慢慢恢复,但是看着宝宝疼的吃不下饭,喝不了水,妈妈们也是真心煎熬。那么口腔溃烂就是上火吗?反复口腔溃疡暗示什么病?下面百科医生为您带来介绍。
目 录
1口腔溃烂就是上火吗
“上火”这个词在中国家喻户晓,尤其是南方地区,天气炎热,只要口腔溃烂了,老百姓们就自认为是吃了“热气”的食物“上火”了,喝杯“凉茶”应该就好了。
其实,当出现口腔溃烂,而且反反复复经久不愈时,应该小心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疾病“白塞病”。白塞病是一种常见的风湿病,属于系统性血管炎的范畴,它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反复的口腔溃疡,每年发作至少3以上,当伴有外阴部的溃疡和皮肤结节红斑、顽固的毛囊炎时应格外小心该病的可能,该病最好发于20-40岁的人群,尤其是我国以男性多见,女性和中老年人也可发病。
白塞病除了以口腔黏膜和皮肤的溃烂为主要表现之外,也可以表现为关节肿痛、发热等,但最重要的是可以累及全身各大脏器系统,如眼睛,可以因虹膜睫状体炎而导致突发失明。另外,内脏的损害更加隐匿而不能被早期发现。如,心脏可以表现为主动脉瓣的严重返流而被迫行手术治疗,最终却因反复瓣周漏而导致失败;肺脏可以表现为肺炎或者肺实变;大动脉受累表现为假性动脉瘤、血栓或者脏器出血、静脉的血栓形成等,该类型为血管型,为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神性型和胃肠型为其他两种类型,分别表现为神经系统的损害和全胃肠道的糜烂、溃疡、出血甚至大出血以及肠穿孔。这些类型因起病非常隐匿,临床表现相当不特异,容易被患者和基层医院医生误认为是一般性的头痛、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等。等病情进一步恶化时,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当胃肠道穿孔大出血时,往往不得不紧急外科手术切除病灶治疗,但是如果没有抗风湿药物的基础治疗,术后往往很快失败,再出血和再手术的风险很大,患者的预后进一步恶化。研究表明,男性患者、病情反复复发和动脉受累是重要的死亡危险因素。
很多内科医生和患者都常常询问,做哪些检查才能确诊白塞病呢?很遗憾的是,目前没有任何检查对白塞病的诊断有特异性,该病仍然依赖风湿科医生综合患者的病情和各项辅助检查,并排除其他疾病后做出诊断。治疗方案也遵循个体化的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性和脏器受累的情况综合考虑制定治疗方案。
因此,白塞病需要多学科的医生之间进行密切的协作,其中涉及口腔科、消化科、神经科、呼吸科、心内科、心外科、胃肠外科、肿瘤科和普内科等等。老百姓平时也应该多学习一些医学科普知识,有类似病症的患者也应该警惕自身的病情变化,及时到医院就诊,疑似患者尽快到风湿科就诊,以便早发现早治疗。绝大多数的患者只要正规诊治,预后都是良好的。
2口腔溃疡要警惕白塞氏病
白塞病是一种全身慢性疾病,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以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皮肤和眼部病变为特征。白塞病发病率不高,大众对其认识甚少。在我国北方,该病患病率不低于14/10万。由于白塞氏病好发与中国人、伊朗伊拉克人等国,又被称为丝绸之路病。
口腔溃疡通常是白塞病的首发症状,与一般的复发性口腔溃疡并无太大区别。溃疡呈多发性(一般为3~5个),常累及软腭和口咽,有剧痛。开始为“小结节”,很快发展成米粒至黄豆大小的溃疡,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清楚但不整齐,深浅不一,溃疡底部可有浅黄色覆盖物,周围可见红晕。与此同时,80%的白塞病患者合并有生殖器溃疡( 男性患者主要发生在阴囊和阴茎部位,女性患者主要发生在阴唇、阴道和子宫颈),一般比口腔溃疡深而大,数目少,疼痛剧,愈合慢。
除溃疡外,该病还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如眼球(前葡萄膜炎、后葡萄膜炎、视网膜炎、视网膜血管炎,可以累及眼睛各层)、关节(50%的患者有关节炎)、 神经系统 (5%的患者有神经系统病变)、心脏(瓣膜损害、心肌炎、心包炎)、血管(血栓性静脉炎、静脉血栓形成、大小各级血管的炎症、血管瘤)、胃肠道(消化不良、便秘、胃肠道溃疡、胃肠道穿孔)、肾脏(肾小球肾炎 、淀粉样变)、皮肤(结节红斑样、痤疮样、丘疹样皮损)等。
3化疗后口腔溃疡的护理
口腔溃疡是化疗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化疗药会使造血系统及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抑制,机体抵抗力降低,口腔自洁作用减弱,加之化疗后对口腔黏膜的损害,极易发生口腔溃疡和感染。
口腔溃疡时患者感觉疼痛,不能进食,所以禁用牙刷刷牙,可用盐水或1%双氧水漱口,局部可涂思密达(一种止泻药,药店有售)以促进炎症愈合。如有口腔合并真菌感染,应改用3%苏打水漱口,并涂上制霉菌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化疗期间还可用中药茵陈蒿30克,泡开水250毫升,让患者漱口或当茶饮,有预防效果,亦能使轻度溃疡加速愈合。
4紫外线治疗口腔溃疡的方法
口腔溃疡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类问题,疼痛难忍且容易复发,中西医对口腔溃疡均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今天我们探讨的是一种物理治疗——紫外线。
紫外线治疗起源早,疗效好,其中,波长180到280nm的称为短波紫外线,此波段的紫外线有较强的杀菌、消炎、镇痛、脱敏、促进组织再生的作用。口腔溃疡是由于炎症产物的刺激引起的剧痛,紫外线照射引起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强,加快炎症物质吸收,从而减轻疼痛,治愈溃疡。
治疗前应嘱咐患者先用清水漱口,暴露溃疡面,保护好溃疡周围皮肤,可用纱布等物遮挡。选用体腔照射头,对于初期(充血、水泡期),首次选用4到6生物剂量,每日一次,每周三次,每次增加1到2 生物剂量。如果已经形成溃疡,照射剂量可适当大些,起始用20到30生物剂量,每次减少1到2生物剂量,如果伪膜较薄,每次用20生物剂量,每次增加1生物剂量。
需要注意的是口腔环境较为湿润,照射过紫外线后在4到6小时内尽量避免饮水。多数患者在接受紫外线照射后1到2分钟后即可感觉疼痛缓解,治疗2到3天后绝大多数症状消失。
5反复口腔溃疡暗示什么病
在临床上,经常能看到有些人出现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四季不断,深受其扰。其实这已不单单是口腔问题,而是全身疾病的体现,特别是一些免疫系统疾病,不仅表现在皮肤,还会损害黏膜,下列几种情况是造成“复发性口腔溃疡”的原因。
缺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微量元素锌、铁、叶酸、维生素B12等时,会引发口角炎。很多日常生活行为可能造成维生素的缺乏,如过分淘洗米、长期进食精米面、吃素食等,很容易造成B族维生素的缺失。
精神压力大。工作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神经功能紊乱等也会让口腔溃疡反复“光顾”。
胃肠道疾病。胃肠道疾病患者易发口疮的重要原因是,常见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便秘、痔疮等影响了人体对维生素的吸收。有效治疗胃肠道疾病是解决复发性口疮的“根本途径”。
激素波动。有些女性每到经期或月经前后就会出现口腔溃疡,自愈或治愈后下月行经时依然会出现,疼痛难忍。主要是体内黄体酮水平增高而雌激素水平降低所致。
免疫系统紊乱或免疫缺陷。反复发生多发性口腔溃疡,同时或前后伴有外生殖器溃疡;皮肤出现痤疮、毛囊炎;眼睛不适、视力下降,应考虑白塞氏病。口腔溃疡前后伴有脱发,颜面部紫红斑,关节疼痛等症状时可能是红斑狼疮所致。口腔溃疡伴有持续发热,频繁感染应考虑血液系统疾病。
肿瘤。年龄较大且口腔溃疡病史较长的患者,如出现溃疡面较深较大,口腔不明原因的肿块应警惕口腔黏膜癌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