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指的是心跳或快或慢,超过了一般范围。心脏自律性异常或传导障碍引起的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心律不齐;精神紧张、大量吸烟、饮酒、喝浓茶或咖啡、过度疲劳、严重失眠等常为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心律失常特别多见于心脏病患者,也常发生在麻醉、手术中或手术后。为什么说良好的睡眠可以改善心律失常?怎样远离心律失常?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目 录
1良好的睡眠可以改善心律失常
不良睡眠引发心律失常
睡眠质量不高包括多个方面,首先是睡眠不足,研究发现,睡眠不足会导致人体生物钟规律紊乱,引发窦性心动过速或者室上性心动过速,还会使原本已患有心脏病的病人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风险增加。
其次是睡前不良行为,比如睡前吃得太饱,喝浓茶和咖啡等刺激性饮料;睡前情绪过度激动和兴奋;睡前做一些激烈的运动或过度锻炼;睡前看一些刺激性的电视或电影等等,这些不良的睡前行为都会严重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引发心律失常,如各种早搏、房颤等等。
另外,不良睡姿也会给心脏造成压力,引发心律失常,比如俯卧会压迫心脏和肺部,影响呼吸。
心律失常患者最不宜采取俯卧的睡姿
孙宝贵院长说,高质量的睡眠可以预防疾病的发作。俯卧是最不宜采取的睡姿,因为俯卧会压迫心脏和肺部,影响呼吸。心律失常患者以及心脏病患者,应采取右侧卧的睡姿,保持身体自然屈曲,因为这种姿势有利于血液的回流,以减轻心脏的负担。如果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可采取半卧位或30度角坡度卧位,从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良好的睡眠改善心律失常
孙宝贵院长表示,心律失常患者要摒弃那些不好的睡眠习惯,提高自己的睡眠质量,睡觉时应注意采取右侧卧的睡姿,保持身体自然屈曲,这样有利于血液回流,可减轻心脏负担。如果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还可采取半卧位或30度角坡度卧位,这样可以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2怎样远离心律失常
1.保持良好地心态,当身体感觉不适要及时去休息,还要学会情绪转换,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防止因心情烦躁而导致此病
2.生活要规律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保证睡眠,因为失眠可诱发心律失常。而且还要注意多运动,比如气功、打太极拳等,但是切记不勉强运动或运动过量,不做剧烈及竞赛性活动
3.倘若发现自己有这方面的倾向,一定要定期检查身体,而且应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积极治疗,防止拖延病情,造成严重的后果和不可逆的并发症
注意事项:1.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 2.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绪波动
查看详情>>3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几个偏方
1.酸枣仁30——45克,粳米100克。把枣仁捣碎,浓煎取汁,再用粳米加水适量同煮,待米半生半熟时,兑人枣仁汁再煮为粥。晚餐时温热服食。
2.人参末3克,冰糖少量,粳米100克。同人砂锅煮粥,早晚空腹分服。 适用于各种心律失常。
3.当归、生姜各75克,羊瘦肉1000克,大料、桂皮少许。文火焖至肉烂熟,去药渣,食肉服汤,每次适量。 对于心动过缓,病窦,传导阻滞者效果好。
4.当归、赤芍各10克,红花、丹参、琥珀、广郁金、檀香、川芎各9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若口粘、苔浊腻,加法半夏、苍术、白术、甘松、石菖蒲;胸痛明显、加失笑散、延胡索;情志不舒、胸胁闷痛,加柴胡、机壳、香附、白芍。 本方理气、活血、调脉,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心律失常,其临床症状主要如:心悸,胸闷,或阵发心胸疼痛,唇暗,舌有紫气、瘀斑,脉涩或结代。
注意事项:1.服药注意剂量, 2.如若服药有不适感因立即停止。
查看详情>>4经常心慌需警惕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并不与症状完全一致,感觉重的不一定严重,感觉轻的不一定轻。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患者很容易轻视身体反应,认为心律失常发作就是难受一小会儿,对自己没有什么大影响,不需要去医院看。有的老人会有心前区的疼痛,测血压发现明显的升高或下降,这种情况下,未来就有发生心律失常的高风险。
所以,心律失常是否严重、是否危险、是否需要治疗,不能凭感觉盲目判断,出现不适后应尽快就医。对于心律失常来说,发病了不必惊慌,只要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和及时就医即可。
一是戒掉生活中很多对心脏不好的坏习惯,比如熬夜、吸烟、大量饮酒等,提倡戒烟慎酒,回避二手烟,尽量少去碰咖啡、浓茶、辛辣食物等。
二是偶尔可以喝一点红酒,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对减少心律失常的发作有一定帮助。
三是控制脂肪的摄入,动物油、动物脂肪、动物内脏、软体海鲜等,要有节制吃。
四是尽量多运动,比如慢跑、快走、打太极拳等,既能锻炼心脏功能,又能愉悦心情。良好的心态是预防心律失常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胜过服药。
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由于肠道功能下降,会有便秘问题,容易加重心律失常,应多食用膳食纤维,蛋白饮食限量,保持排泄通畅。蛋白摄入量应控制在每天每公斤体重1—1.5克,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患者控制在1克以内。
5年轻人要小心心律失常可能引起猝死
年轻人猝死大多是因心律失常
由于心律失常导致猝死的情况,一般主要是由于心脏电生理紊乱和心肌梗死导致的心律不齐造成的。一种是传导发生了问题,由窦房结传导心房心室,心脏的跳动都有电传导,每放一次电就会跳动一次,如果窦房结与心房心室的传导发生问题,它的放电功能、心房心室的收缩功能也就都乱了,导致有时候心跳过快而有时候心跳过慢,甚至停止跳动,这个属于心脏的电生理紊乱,比较容易引起猝死。还有一种情况是心肌梗死也能引起猝死,例如心脏的三根大血管堵塞,会造成心肌突然大面积的梗死,也会导致猝死的发生,孙宝贵院长建议患者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及时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
警惕胸闷症状及时就医
胸闷是猝死的一种明显提示。出现猝死最主要的症状是胸闷、呼吸困难、胸痛头晕和窒息。如果身边有人不幸出现猝死的症状,应马上为他进行急救措施。目前最好的急救方法是心肺按压进行复苏。对于这类疾病最主要的还是防范于未然,如果身体出现了不适就要及时看医生。
酷暑高温预防猝死生活习惯是关键
酷暑高温的环境下,容易导致人体表皮毛细血管扩张,人体大量出汗,内脏供血量减少,如果体液得不到及时补充,人体血液黏稠度增加,引起心血管疾病突发。
猝死看似不可预防,但从生活习惯、情绪方面作调整,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身体健康,就有可能降低猝死的发生几率。年轻的外企白领因长时间加班、应酬,导致猝死,不少人呼吁"身体是自己的,再忙再累也要注意休息,不要再透支生命"。
不管是否有心脑血管疾病,都应该注意防暑降温,多休息,避免在高温下长期工作,同时多饮水,多吃一些果类,补充身体水分,避免脱水。保持充足的睡眠,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出现激烈波动,注意清淡饮食。